疫情沖擊下的會展人還能做什么?
瀏覽量:1568
作者:陳樹中
來源:華聲在線
時間:2022-09-30

從疫情爆發以來,多點散發的疫情導致絕大多數展會舉辦檔期一再延后甚至取消。一邊是疫情防控大局,一邊是越來越窄的行業生存空間。會展企業是該裁員還是繼續硬扛?企業面臨著兩難:都是在一起打拼或培養多年的業務骨干,不忍心裁員;若不裁員,則意味著會坐吃山空。疫情若導致辦會辦展的檔期一直無法確定,會展企業將極有可能難以為繼。
縱觀會展行業的發展,知名會展活動項目無不經過數年、十數年乃至數十年的“打磨”。這其中,組展組會企業是會展行業最核心的市場主體,也是遭受疫情嚴重沖擊下會展產業鏈中最大的風險和壓力的承受者。
因為會展行業因具有聚集性的特征,相比其他行業,注定在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下更加艱難。
首先,會展活動的聚集性,注定了其在疫情動態清零政策下首先成為“犧牲者”。
其次,會展活動組織系統的復雜性注定了其籌備周期較長。所謂夜長夢多,凡是需要較長籌備期的會展活動項目,最大的不利因素就在于不確定性,意味著前期所有的人、財、物投入均面臨著不可預知的風險。意飛遜會展和許多客戶一樣深有體會。
再次,會展行業的輕資產運營特點及其在經濟總量中的直接占比較小,使得復工復展不被優先考慮,所受損失也容易被當地政府忽略。除了大型展會,比如進博會因為其特殊性,也要頂著壓力舉辦。
再其次,會展屬于現代服務業范疇,受宏觀經濟影響更為直接、明顯。在經濟下行、消費不振的情況下,作為會展行業所服務的對象,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會選擇壓縮參展參會費用的支出。這直接導致會展活動主辦主體因收入減少而缺少財務支撐。
最后,會展活動品牌項目的持續性特點,注定了其反復延期或者停辦,損失的不光是當下的收益,傷害更大的是會展企業賴以生存的會展活動項目競爭力以及團隊的凝聚力。即使恢復舉辦會展活動,也勢必付出很大代價。
在不確定情況下,會展行業討論保項目、保團隊、保市場主體,可會展人拿什么去保?尤其是多點散發的疫情持續蔓延,在動態清零的防控原則下,會展人還能做些什么?這一問題對于每家會展企業都太沉重,卻又無法回避。在這一時刻,會展企業能夠做些什么?
面對不可抗力,會展行業需要為自身開藥方、療傷痛。
一是抱團取暖,發出行業聲音。地方會展主管部門、行業組織、會展龍頭企業要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在確保疫情防控落實的情況下,創造條件讓會展行業復工復展是上策,爭取會展行業能獲得幫扶政策,解燃眉之急。
二是斷臂求生。在市場深度調整期,作為企業,裁員節流是迫不得已的求生之舉。在瘦身的同時,保留競爭力的核心部分,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生存法則。
三是多角開源。善用會展活動長期積累的資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保住企業核心團隊。接下來是一個“賺小錢”的時代,涓涓細流、積少成多,無論如何,活下來是硬道理。
四是發揮優勢,跨界融合。會展企業的優勢在于創意、人才,在于買家賣家資源,市場的基本需求仍然存在,能否發揮會展資源累積的溢出效應、如何跳出會展行業傳統的盈利模式,是值得會展企業當前認真思考的問題。
五是讀懂宏觀政策。中央近期在提振經濟方面發出了一系列信號,比如擴大基礎設施(包括新基建投資、城市群建設、鄉村振興)、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等,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前瞻性的題材將為展會提供新的“興奮點”。
總而言之,作為一個在經濟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產業,會展并不會就此消失,會展企業需要調整好心態,避免焦慮,要強身健體、苦練內功,以新的姿態去迎接未來。上海意飛遜會展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專業從事展覽展示、主場搭建服務、主題展廳、大型成就展覽、商業空間展示、會議活動組織策劃、會展設備提供與服務十多年。
公司自成立伊始就以“信守承諾,共享價值”的理念為企業宗旨。通過對專業領域的專注與開拓進取,旨在成為展覽展示行業的標桿企業。歷年來,榮獲中國展覽館協會展覽工程二級資質、中國展覽館協會展覽陳列工程設計與施工一體化二級資質、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展示工程一級資質,連續十年被上海國稅局評為A級信用納稅人。
業務范圍覆蓋全國,各中心城市均設有辦事處,具備成熟的供應商體系,有著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完善的管理能力。服務過各行各業,其中包括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世界五百強企業、以及國內外知名品牌企業。多次完成國家科技展、成果展等大型展覽,獲得過諸多獎項。
意飛遜 . 印象
精于形, 匠于心,致力為客戶提供高品質設計與施工服務
上海意飛遜將密切關注展會信息,提醒合作客戶按時參展。
如果您需要展臺設計搭建可以在線咨詢上海意飛遜會展,或者掃碼加微信咨詢。
可以為您提供設計方案參考、以及報價。

標簽: